本帖最后由 三石2011 于 2012-6-24 11:18 编辑
郑大师【多杆五针松】图。
只赏不改,郑大师【多杆五针松】图。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忐忑。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唐诗人: 李绅【寒松赋】) 历代画家作松,亦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当代盆景大师创作的松石佳作,更是层出不穷。久视,难免有审美疲劳。然,当观郑先生的【多 杆五针松】时,眼睛为之一亮,多杆(丛林)盆景,一般采取3579等奇数组合。之所以有这样一个不 成文的法则,其科学理论是基于黄金分割率。即视觉感受为最好。然,先生却突破奇数定式的思维, 利用不同的层次、高低错落、进深丰富、不枯燥乏味。营造对比,产生视觉反差,让人叹为观止,吸 引人们注意。 此松虽无伟岸挺拔,盘曲虬劲,仰或清高脱俗,轩昂飘逸之态。却有着一种庄重、清雅,温馨、宁 静的氛围。先生以单纯简练的技法,由“巧”返“拙”,四杆拆开,平淡无奇。经“组合”,从“粗”到“细”, 从“外”到“里”。并以上密下疏,右收左放手法。于静中涌动,有风、有云、有雨。辅以拙石巧型盆, 从“意”到“形”,从不“像”到“像”。平添了几分妩媚,几分刚毅,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景致。似乎又从“拙” 到“雅”,这,许就是意境吧。 我想:松因石而生,石因松而活。 (注:赏析源于图片,如有出入,请先生指正。亦请前辈、大师、盆友,拍砖!) (又注:郑大师【多杆五针松】图。多次编辑不上。亦不许我上传。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