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回复: 11

盆景思议(三下)盆景定义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16: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盆景定义解读
——盆景思议(三下)
作者:陆云龙
“用其它材料替代植物制作的’盆景’,不是盆景。山石上涂以颜料代替植物的,或用人造小树代替真树的小树,都与盆景的本质相违背”。
先生这段话对盆景概念作了权威发布,也做了一锤定音。盆景第一基础是盆。以前都用泥、紫砂、陶瓷等烧制。现在岀现用大理石的,有自然式云片的叫“云盆”,也有苏州张夷先生随自己心意切割的大理石板片,在上面布置了树草石,取名“砚式”盆景,还被认可得了个“创新奖”。按先生的标准,这都不是盆景。山上涂以颜料代替植物,或用人造小树代替真树的小树,都与盆景的本质相违背。本文就先生对山上涂以颜料这话题作一辩解。中国画注重笔墨,墨又分五色,。色彩早先都表现在以佛像为主的人物画上,壁画中也有。。清康熙年间,一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把西方文化,其中美术文化同时传入中国,比较有名的传教士郎世宁,成了清朝宫廷画家,其所画马非常有名,色彩亮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一批留欧画家,如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将西方油彩颜料、美术文化带回中国并融入自己画中。近代著名画家陆俨少,在评价同是著名画家吴湖帆的画时说:“墨比画好,色比墨好”。上世纪“文革”及“文革”前,中国男女穿着颜色,大多不是清一色,就是灰一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服穿着上颜色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体现着文化艺术、审美欣赏的需求与提高。盆景山石上用色,最早出现在上海植物园,汪彝鼎老师在一块完整的海母石上不断手工雕凿(注:先生称,雕凿的山石也不是盆景)成山形,然后在这白色的海母石上涂以所需颜色,有几盆作品现被美国几家艺术博馆收藏。随后,上海李成翔先生独创的挂壁山水在上海出现(附图)。,李先生早年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渡过金,读的是水彩专业,故对色彩很有研究,在他创作的以浮石为主要材料的许多挂壁山水盆景上,涂上一些反映自然色彩的颜料:有的用重彩,看上去像一幅立体山水油画,非常美,作品供不应求。那是介于平面山水国画与立体山水盆景之间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挂壁山水与国画山水相互结合互补,类似乒乓比赛中打了个擦边球,擦边球在乒乓比赛中是个好球。在盆景界,挂壁山水是明显带有传统传承基因色彩的一个新品种。在浮石上上了点颜色,先生怎么能称它违背了盆景的本质?与盆景的本质挂上了钩?,在山水盆景上上了点颜色就不是盆景?此话也太绝对了。一些盆景界人士,口不离创新,言必称突破,当新的创新实践作品来到这些人眼前时,却个个成了“叶公好龙”。山水盆景与树桩盆景捆绑在一起展示,吃亏的总是山水,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尊重。李成翔先生的挂壁山水盆景作品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第六届盆景评比展览会上(福建泉州),引来阵阵称赞,人们争着在作品前拍照,有人要给奖,最后还是被评委否定了,原因是石上上涂了颜色,画了假树,就这样在山水领域内的一个“新生儿”被扼杀在摇篮里,再也无法露脸。李成翔先生先后被客户用飞机请去香港、江西庐山、天津等地创作过挂壁山水。,李先生如今年事以高,这一创新挂壁山水也许会失传,。去年,本人看望李成翔先生,他对2004年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全国盆景评比展,至今心存不满,。称;;这些评委不懂山水盆景,不懂创新,不懂艺术,..。在山石上涂以颜色(国画,)古以有之,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山水盆景的山石上涂点色就不允,被定性“与盆景的本质相违背!”什么是盆景的本质?一个人光了身体,裸体才体现了本质,体现了人的本质美?穿上带色彩的衣服裤子,就与人的本质相违背?就不美了?即使戴上了假面具,本质还是人,这是极端思潮在盆景界的一种代表反映,且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批判,几乎泛滥成灾。去年一月,西南某省会城市举办的全国盆景评比展中,明确拒绝无活树的小微型山水盆景参展,这与先生提及观点有直接因果关系。先生高举手中棍棒,针对挂壁山水上的颜色,小微型山水上的假树(不知张夷先生的砚式盆景是否也包括在内),左一榔头,西一棒子专打山水。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想传递给人们一个什么信号??是为了净化山水盆景搞“正宗的德国式的日耳曼纯血统”?混血则不行、?,实现先生认为本质意义上的盆景这个概念?还是以打假为幌子,想把山水盆景,特别是小微型山水盆景赶出这个盆景大家庭、为以前曾刊文写过的文章好与世界盆景接轨而扫清障碍。看看全国一些较有名的盆景园,园内无一盆山水盆景,更无微型山水盆景,成了名副其实的植物盆景园或树桩盆景园,。。盆景界内不仅存在双重标准,而且浮夸风、人情风、庸俗吹捧风,长期蔓延,得不到扼制,到了需泼泼冷水的时候了。山水盆景(含挂壁)出现以上种种不利情况,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下滑状态,现在几乎到了请求政府出面“帮困扶贫”的地步,先生敢出来承担责任吗。,有权必有责……而且要追责。建议针对山水盆景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盆景界要启动问责程序,追责机制,是谁在阻碍着盆景山水按自身的艺术规律健康有序发展?不能姑息。艺术所以会进步,就因为人们对美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和提高。山水盆景各种新形式现象的出现,至少应该由时间实践来检验,宽容是艺术发展的基础。新一届中央领导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新思路。这一思路本人认为也适用盆景艺术。山水盆景以前出现过的种种探索与努力,均被指责因涂了颜色、山上栽了假树,用与本质相违背,不是严格意义上这种忽悠人玩弄人的语言一一否定。在盆景界,如果用新与旧划界,不知盆景界某些人士是属于创新派还是守旧派。盆景山水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靠“草根山水”充满市场,要有精品意识,要在继承传统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能仅仅靠奇石,怪石,名石,靠赏石胜于赏山的理念来提升山水盆景的审美情趣,博取眼球。
SAM_5565.JPG
一九五七年,受毛泽东主席倡议,国家决定修订辞海这部百科大词典。组织了国内近千名著名学者专家,有些专家学者在书还未出就过世了,受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几经修订,一九九九年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书写书名又正式出版。辞海应看作文化界内最高法典,绝对权威和最终解释。类似国家层面的最高司法解释。中国的文艺团体,艺术协会从地方到中央有成百上千,如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等,有关美术、音乐、书法这些名词定义解释,不能由各群众性协会按自需求进行各说各的,各自解释。,应自觉维护辞海解释权威。虽然辞海对概念也作了这样的说明:概念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的。那也不是说概念就会十几年一变。谁能说得准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有多长?辞海对盆景定义概念说得很清楚,不存在模糊之处。先生为达到预先设定的目的进行“有罪推断”将其细分为四个方面,然后则认为辞海对盆景这一解释还存有“许多基本的概念尚有模糊之处”,认为对中国盆景定义的最终解释权应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先生对盆景概念又一次作了明确的定义。人们被弄糊涂了,该听谁的,该信谁的?也确实迷惑一部分人跟着先生走。维护辞海对中国文化辞语的最高解释权,好比维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那样一样重要。诚恳劝先生一句:在盆景界不要成麻烦制造者,在山水盆景这一板块内,不要成分裂制造者。中国有句老话:物极必反。别将山水盆景逼向悬崖,断了山水盆景创新发展(特别是中小型)生存的一切希望之路。有些话,有些观点,说过头就走向反面。真理往往再前进一步就变成谬误,而“谬误比无知距真理更远”。(列宁语)
盆景的定义,应从艺术这个概念而不是从死与活有生命特征这一概念出发耒判别是盆景还是非盆景即工艺品。把目光钉住山水盆景上的几棵假树,山石上了点颜色,或用其它材料创作山水盆景这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是在小题大作。也可以认为是在对盆景属于艺术这一概念的认知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陆云龙
201532120164月校订

发表于 2016-4-19 1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19 1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19 2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19 2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6-4-19 23: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20 0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20 06: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20 17: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20 22: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22 15: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5-23 16: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謝謝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6-7 06: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