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0|回复: 2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2 14: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形成

第一节 魏晋人自然山水美学观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王羲之等人的字,顾恺之、陆探微的画,曹植、陶潜、谢灵运的诗文,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宗炳、王微、谢赫的画论,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艺术的根基与趋向。(宗白华《美学散步》)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也认为:
“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空前的。”“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其中,有人所熟知的陆机的《文赋》对文体的区划和对文思的描述: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它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是在创作题材上反映这种自觉。”
魏晋人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文人逃避现实,隐逸山林,对老庄哲学的“崇尚自然”有了再认识。自然山水成为回避人事扰攘的崇尚境界。这是名士们寄情山水的思想基础,山水风景陶冶了士人的性情,他们亦多以爱好山水之美而自负。
倘若说“君子比德于玉”、“乐山乐水”,是秦汉人对于人格美的爱赏的话,那末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山水美。对魏晋人来说,山水美的发现是与心灵融合在一起的。他们以解放的、自由的心,天马行空似的逍遥游于山水间,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的艺术,诗文,绘画,书法,园林,盆景山石便凝聚了真精神,意趣无穷。
门阀世族获得了发展庄园经济更好的自然条件,不但有了多样的物质享受,而且被南方富于变化、明丽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这一切使得士大夫们更加追求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从而推动了自然山水美学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山水诗、山水画、山水盆景的风行。
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还表现在儒、道、玄、佛等教派的分离与结合、斗争与调和诸现象上,但大致说来,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互联系,是这个时代的重大标志。
魏晋美学思想反映在艺术理论领域中就是积极倡导人的觉醒和自觉。这体现在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刻画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从山水诗、山水画、再到山水盆景,是在创作题材上反映这种自觉。而山水画论的提出则进一步为中国盆景山石奠定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传统美学从远古神话、崇拜山石,到商周秦汉的乐山乐水,“美”的思想逐渐发展,美学话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山水画与盆景山石的兴起,为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物质文明的提高无法代替人类对美学和艺术的探索、需求,美与艺术构成人性的基础。
此时期文人审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私家园材从汉代的追求宏大一变而为小型。这意味着其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也意味着创作方法从写实转向与写意相结合。北朝文人庾信有传世佳作《小园赋》:
“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烟而堪眠。岂必连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雨。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桐间露落,柳下风来。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无台。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篑覆,地有堂坳。藏狸并窟,乳鹊重巢。连珠细茵,长柄寒匏。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坐帐无鹤,支床有龟。鸟多闲暇,花随四时。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杆两杆之竹。云气荫于丛著,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酢,桃榹李薁。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无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崔骃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镇宅神以霾石,厌山精而照镜。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燋麦两瓮,寒菜一畦。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聚空仓而崔嗓,惊懒妇而蝉嘶。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门有通德,家承赐书。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观受厘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寸断。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灵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孙绰《遂初赋叙》也谈筑园之道:“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於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始东山,建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哉!”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盆景山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受魏晋南北朝兴盛老庄思想和美学画论潜移默化的影响,六朝文人对山水美的主动追求,才有由原始盆栽上升到盆景的初级形式,虽然它粗略而简单,但却在转折时期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成为唐宋及后世盆景兴盛的基础。 宗白华《美学散步-小言》 拷贝.jpg 西晋大文学家陆机(261-303).jpg 西晋陆机(261-303)文赋.jpg 南北朝大文学家庾信(513~581).jpg 宗白华(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2.jpg 宗白华《美学散步》2.jpg
发表于 2011-10-24 19: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2-9 15: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8-21 1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