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7|回复: 7

中国盆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13明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7 15: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13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京师人家能蓄书画及诸玩器盆石花木之类,辄谓之爱清。
明代人在追求物欲与享受之后,生活风尚开始趋向艺术化,追求一种高雅的生活。这种风气始于文人士大夫有闲阶层和那些徽商大贾,但影响已经及于一般的民众;从地域来说,始于江南的三吴一带,但其风气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的城市。
在明代社会,俗是最遭忌讳的事情。在文人士大夫中普遍崇尚一种避俗之风,凡是啜茗善弈,栽花种竹之人,均被称为“清客”。收藏书画及诸古玩、盆景、奇石、花木之类的人,被称为爱清。自中期以后,时人又统称为清娱清玩清赏清欢清雅清闲等。一个字,点出了这些文化生活和审美活动的性质。它不同于那些犬马声色之类的物质享受及低层次的娱乐,不仅能增长知识,愉悦情性,而且能荡涤胸中郁闷、积垢,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美化日常生活。
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则进一步认为:心中没有焦虑的事,身上没有过多的劳苦,避开世俗虚名,顺应时事而安然处之,这就是世人所说的清闲……适闲而修养性格,以使心情舒畅,使人生活愉快而安寿,这才算是真正得到清闲了。我喜好、考察古代的学问,是为了弘扬古人的训教,一心探察它的精奥……真正理解并确实从中有所发现。他如焚香弹琴、栽花种竹的技巧,也没有不请教于行家的。在松窗下拓印帖文,在兰房中打开图画,窗前香气缭绕,栏杆花影摇动,这时虽然空着肚子,也会整天快乐得忘掉饥渴。书斋中的冰清玉洁,将人世间的浊气污垢,一下子就洗涤得荡然无存了。清心寡欲,满志为乐,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生活更好的呢?
但也有人认为,在雅与俗之间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尺度,对雅事的过分追求,同样可以转变成为一种俗态。
明崇祯年进士郑瑄在《昨非庵日纂-7-颐真》一书中说:
别业是胜事,稍营恋亦市朝。奇玩是雅事,稍贪痴亦商贾。杯酒是乐事,稍拘孪亦苦海。花木是清事,稍拮据亦业障。
上海花市

    明弘治十七年(1504 年)《上海县志》载,本地有花卉45 种。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崇明县志》就有栽植崇明水仙的记载。

    侨居上海的李流芳(1575~1629年)在《檀园集》中也曾写下这样一段奇妙文字:

   “ 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变态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合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张子薪爱花成癖,点灯看花,诸多情态,十分有趣;谈得高兴,李流芳竟然连病都医治好了,喜爱盆景花卉至此,可谓是热心的明人。  


高濂“高子盆景说”:“盆景之尚,天下有五地最盛:南都,苏、淞二郡,淅之杭州,福之浦城,人多爱之。论值以钱万计,则其好可知。”

顾起元《客座赘语》“几案所供盆景,舊惟虎刺一二品而已。近來花園子自吳中運至,品目益多,虎刺外有天目松、瓔珞松、海棠、碧桃、黃楊、石竹、瀟湘竹、水冬青、水仙、小芭蕉、枸杞、銀杏、梅華之屬,務取其根榦老而枝葉有畫意者,更以古瓷盆、佳石安置之,其價高者一盆可數千錢。”

高濂是杭州人,约生活于嘉靖-万历期间(1522-1573),他认为当时盆景价格,“论值以钱万计”。顾起元(1565~1628)是南京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他认为盆景“其價高者一盆可數千錢。”这两位作者虽然都是明代人,但前后相隔43年,一是杭州,一是南京。对盆景市场价格上下看法,大致相差不多应该是正常的。
盆景价值的昂贵,同盆景创作的艺术性是分不开的;盆景欣赏的艺术性高标准追求,也促进了盆景艺术创作的更进一步创新提高。
《上海园林志.人物》中对当地一位明代盆景艺人作有传记:
朱稚征,字三松,明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年)人,家居嘉定县城东清镜塘。祖父朱鹤,是我国古代竹刻艺术嘉定派竹刻的创始人。父朱缨,精雕刻,长书法,融古画于盆景之中,所叠的假山纡曲盘折,堪称技艺高超。兄稚美,诗义、书法俱佳。朱三松继父兄之业,工诗善画,创作的“灞桥风雪图”名噪一时。他的竹刻精美,有的作品经年累月才能告成,当时皇宫内院中也有他刻制的笔筒。他制作的树桩盆景,历数十年高不盈尺,但技干苍老,形态奇特;水石盆景层峦叠翠,起伏有致,一般俗手难以模仿。明万历年间,河南府通判闵士籍在家乡嘉定南翔建宅园,请朱三松为之规划设计,园中树木、假山都由他一手布局。园成,取《诗经》“绿竹猗猗”之句,定名“猗园”(今古猗园)。
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中就记有:
“有朱松邻者,本文士,以其余技雕刻竹筒,置案头插笔,人多求之。子小松亦善刻竹,与李长蘅、程松圆诸先生犹将小树剪扎供盆盎之玩,一树之植几年至十年,故嘉定之竹刻、盆树闻于天下,后多习之者。”的记载。
嘉定“盆树闻于天下”,这同作者“本文士”的艺术审美高、精、深,是有密切联系的。
陆廷灿在《南村随笔》卷6.盆景中也提到:
“吾邑出盆景,名闻遐迩,与他处之棕线扎缚、盘屈而成者迥不相同。始于明季邑人朱三松,模仿名人图绘,择花树修剪,高不盈尺,而奇秀苍古,具虬龙百尺之势,培养数十年方成,或有人愈百年者。栽以佳盆,伴以白石,列之几案间,或北苑,或河阳、或大痴云林,俨然置身长林深壑中。此等购之最难得。后人虽有传其派者,终不能得其神髓。三松之法,不独枝干粗细上下相称,更搜剔其根,使屈曲必露,如山中千年老树,此非会心人,未能遽领其妙也。”
这说明明代人当时对树桩盆景的枝、干、根等扎剪造型艺术颇有独到之处,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康熙年《嘉定县志》:盆景“向有幽人朱三松仿古名画剪扎花树,高不盈尺而体势奇古,一树有培养至数十年始成,购之最为难得。今民间所蓄以市人者,树既嫩而布景亦失名家笔意,风斯下矣”。
这些历史记载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将盆景艺人如同历史名人那样作了传记,名列史册;更为重要的是总结、评价了盆景艺人一生艰难坚持盆景创作的经历,“堪称技艺高超”的原因,它的盆景“购之最为难得”因此自然市场价值昂贵。而现在的盆景,“今民间所蓄以市人者,树既嫩而布景亦失名家笔意,风斯下矣”。并将盆景有没有创作出“名家笔意”,成为是当时衡量盆景价值的市场消费标准。
插图:4,李日华水仙灵芝兰花图 李日华水仙清供图 .jpg
      5, 明代居民院落中陈设的盆景 明代绘画中的盆景.jpg   
发表于 2010-7-17 20: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辛苦了,谢谢
发表于 2010-7-20 2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21 0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发表于 2010-8-1 11: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0-26 2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5_112:}
发表于 2011-12-9 15: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soso_e181:}
发表于 2015-9-19 21: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5-3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